日韩在线视频二区_偷拍视屏一区_亚洲精品中文在线_欧美二区观看

蘆葦編織的展館見過嗎?來博覽會體驗原生態
2021-09-03 14:38
2021 09/03 14:38
來源 大眾網·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瑋 濟南報道

  花籃、收納盒、編織包……一根根蘆葦,經過投葦、剝皮、軋葦、打條起編、擺邊等十幾道工序巧手“改造”,編織成各類工藝品。據了解,在第二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上,7大類60余個品種葦編工藝品都將亮相大碼頭葦編展館。有意思的一點是,大碼頭葦編展館運用黃河口蘆葦材料打造而成,游客進入展館,還能親自體驗頗具特色的葦編。

  采用黃河口原生態蘆葦材料 體驗傳統葦編手藝魅力

  據山東黃藍匯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尊興介紹,文旅博覽會現場以“黃河入海,生態東營”為主題,以黃河口生態蘆葦材料打造大碼頭葦編獨立展館。

大碼頭葦編展館效果圖

  “我們從展館材料上,就體現出由蘆葦稈到蘆葦席再到工藝品及生活用品的演變。”徐尊興告訴記者。

黃藍匯采編系列收納盒

  據悉,本次文旅博覽會品種涵蓋傳統工藝、生活用品、旅游文創、工藝品、寵物用品、裝飾材料、包裝品等7大類,60余種。除去傳統的葦編工藝品,還將帶來黃藍交匯編織的收納籃與編織包、純天然可降解的蘆葦吸管等設計新穎、主題突出的主打產品和“網紅”爆款。

第六代非遺傳承人徐尊霞正在編織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大碼頭葦編于2010年已列為東營市市級非遺項目,博覽會現場,該公司還將邀請非遺傳承人、手工匠人現場進行編織,游客可親自體驗。“我們將靜態展覽變為具有互動性的空間,在面對面交流過程中,激發消費欲望,從而促進非遺產品與大眾的聯結。”徐尊興說。

  葦編制品成當地支柱產業 迄今為止已有六百年歷史

  大碼頭葦編歷史由來已久。明洪武年間,大碼頭鎮是退海、湖之地,葦蒲叢生,因此葦編制品也成為大碼頭鎮一帶百姓的支柱產業。

大碼頭鎮葦蒲叢生

  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碼頭葦席在全國享有盛名。據《續修廣饒縣志》記載,碼頭葦席產區,“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鬢少女,無一不通”。山東黃藍匯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尊興說,“當時大碼頭鎮年產葦席達300多萬張,產品銷往河北、河南、安徽、東北等城市,還曾大量出口仁川等地。”

  建國初期,東營市廣饒縣成立了碼頭葦席生產合作社,大力發展葦席編織。當地及附近沿海的葦草不夠用,就用桓臺馬踏湖、博興錦秋湖的葦草,后來還不夠,葦草采購隊伍把觸角伸向江蘇射陽、安徽巢湖,甚至到全國蘆葦產量最大的新疆博斯騰湖,以此來供應編席之用,這種形式一直延續十多年。

  隨著日月的更迭,蘆葦編織工藝不再是大碼頭鎮及周邊村莊農家人謀生的手段,只剩下該鎮部分村的老年人,還在延續著非遺傳承六百年來養育這方百姓的傳統產業。

  從傳統葦席向工藝品轉型 打造產學研綜合體

  出于對傳統手工業的保護與傳承、創新和發展,2016年,東營市廣饒縣成立了山東黃藍匯工藝品有限公司,成為一家集種植、生產、銷售于一體的葦編加工企業。

  “蘆葦的編織,葦席只是個基礎,學會了編葦席,就能嘗試著變換花樣編織其他的用具。”徐尊興告訴記者,前期經過實地調研和考察,公司產品慢慢地由傳統葦席向日用生活用品、葦編工藝品轉型,不斷開拓市場,讓傳統手工業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如今,該公司年編織蘆葦制品15萬件,木片編織產品30萬件,已注冊品牌“大碼頭葦編”,是黃河入海口地區唯一擁有草柳編產品的工藝品公司、加工基地。

大碼頭葦編非遺館

大碼頭產學研綜合體

  “未來,我們將在大碼頭鎮央上四村投資30萬元建設大碼頭葦編非遺館,并且依托非遺館,引入柳編、干花等工藝品項目,打造產學研綜合體。”徐尊興說,“以‘產業鏈+提升+融合發展’的方式注入新活力,保護傳承葦編技藝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其成為東營鄉村振興的亮點。”

責任編輯:孟彤暉
  •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 中國旅游協會
  • 承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
  • 官網承建: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 備案證號: 魯ICP備06006718號-1
  • 版權所有: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