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二区_偷拍视屏一区_亚洲精品中文在线_欧美二区观看

全國半數二胡產自這個魯南小鎮 民俗樂器旅游方興未艾
2021-08-26 10:30
2021 08/26 10:30
來源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圖①:廟山鎮廣場上的二胡雕塑。圖②:廟山鎮二胡博物館。圖③:高振保在調試二胡。


  8月20日,走進臨沂市郯城縣廟山鎮樂泉村,狹窄的巷道旁,豎著不少樂器廠的廣告牌。


  “我們這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做二胡,全鎮的二胡產量占到了國內市場的一半以上。”樂泉樂器廠負責人高振保今年已經72歲,是樂泉村二胡產業的執牛耳者,也是臨沂市二胡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一座兩百多平方米的農家院就是他的生產車間,堂屋的工作臺上落滿木屑,旁邊擺放著剛剛打磨好的二胡桿。

  據高振保介紹,樂泉村生產二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當時高振保的父親在長三角地區經營樂器生意,后來在當地拜師學藝,掌握了二胡制作的技藝。1949年,高振保的父親回到家鄉廟山鎮,創辦了當地第一家二胡作坊。1958年,當地公社在這家小作坊的基礎上,成立了集體所有的樂器廠,陸續有80多名當地村民成為樂器廠職工,學習二胡制作工藝。

  “1976年到1978年三年間,樂器廠的收入達到了186000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成了遠近聞名的特色產業。”高振保說,也正是通過興辦集體企業,二胡制作技藝在當地廣泛流傳,初步形成了規模。

  到了20世紀90年代,全國的二胡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當地樂器作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由于制作的二胡質量上乘,全國各地的樂器商紛紛慕名來到樂泉村采購樂器。到2000年左右,廟山鎮已經建起了70多家樂器廠。目前,僅在樂泉村,120戶村民中,制作二胡的就有96戶。

  高振保告訴記者,一把二胡大致可以分為桿、筒、把、軸、弓、弦等幾個主要組件,包括選料、打磨、拋光、調試等上百個工序。僅在二胡桿的選料上就有不少講究,高端的二胡往往要用到非洲的紅木、印度的小葉紫檀木,這些木料密度大,不易變形,使用多年也能保證二胡音色不走樣。在制作階段,需要仔細打磨、反復調試。前幾年,一位來自海南省的客戶定制了一把黃花梨木的二胡,售價高達6萬元。

  目前高振保的樂器廠年產二胡1000把左右,售價大多在2000元至10000元之間,走的是高端路線,客戶大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樂器行。而在廟山鎮,二胡年產量超過20萬把,大部分樂器廠生產的二胡,售價往往在幾百元。

  高景陽在廟山鎮經營一家民族樂器廠,他所生產的二胡大部分都通過自家的網店售賣。據他介紹,目前廟山鎮的二胡產業覆蓋了高中低端各個層次的市場,除了像高振保這樣走高端路線的傳統手工作坊,還有一些樂器廠采用器械化模式生產二胡,相比手工制作的高端二胡,機器流水線的年產量可以輕松超過萬把,不過在電商平臺上的售價僅百余元。“購買這種二胡的大多是初學者,廠家只需選用普通木料,保證二胡音準即可。”高景陽把這樣的經營模式稱為“走量”,即單價低、產量高,但總體利潤依然可觀。

  從“一個人的技藝”發展為“一個鎮的產業”,如今二胡成了廟山鎮的優勢產業。近年來,廟山鎮依托二胡產業發展優勢,計劃投資8000萬元打造樂泉二胡電商產業園,目前已建起了二胡博物館、二胡展覽館、大師工作室、演藝大廳等,發展樂泉民俗樂器旅游項目。“除了打造硬件基礎,我們還在積極組織成立二胡行業協會,起草廟山二胡行業標準,助推這個優勢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廟山鎮黨委書記趙安寧說。

責任編輯:陳新
熱點推薦
  • 翰墨縹緗中遇見齊魯書緣

    古籍是華夏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記錄者與傳承者。最晚在東漢時期,農歷七月七日曝書曬衣的民間習俗已深入千家萬戶,唐宋之后則發展為曬書會活動,既是古人保護書籍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文人雅集的一[詳細]

    08-27 11:09山東商報
  • 農旅融合 “融”出鄉村振興美景

    初秋時節,廣饒縣廣饒街道東毛村迎來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眼下,正值葡萄、蟠桃等水果成熟季,不少市民選擇來到這里,在瓜果采摘中體驗休閑生活的愜意。[詳細]

    08-27 11:09大眾日報
  • 民俗樂器旅游方興未艾

    “我們這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做二胡,全鎮的二胡產量占到了國內市場的一半以上。”樂泉樂器廠負責人高振保今年已經72歲,是樂泉村二胡產業的執牛耳者,也是臨沂市二胡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一座兩百多平方米的[詳細]

    08-27 11:09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 “盲盒+文物”究竟是什么樣的體驗

    去年12月,有網友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掀起考古盲盒熱潮。此后,多家博物館相繼推出了考古盲盒系列文創。日前,“盲盒+文物”系列文創又上新品。河南博物院推出了“散落的寶物”“文物修復大師”系列修[詳細]

    08-27 11:09山東商報
+ 更多推薦
  •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 中國旅游協會
  • 承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
  • 官網承建: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 備案證號: 魯ICP備06006718號-1
  • 版權所有: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