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二区_偷拍视屏一区_亚洲精品中文在线_欧美二区观看

一紙一墨,拓金石之美
2024-06-28 09:52
2024 06/28 09:52
來源 齊魯晚報

  曲阜碑刻資源豐富,存有自西漢以來歷代碑刻5000余塊,其中漢碑數量居全國之首,不乏北陛石、五鳳刻石、乙瑛碑、孔宙碑等漢代碑刻的精品……古人持刀刻金石以志,今人執拓摹歲月波紋。豐富的碑刻資源,造就“曲阜碑拓技藝”的金字招牌,也使曲阜一度成為與西安齊名的兩大碑帖集散地之一。

  隨著毛筆應用減少、文物保護等原因,碑拓技藝開始“小眾”起來。曲阜碑拓技藝的傳承人沒有因小失“大”,采用復碑方式打造模板、發掘傳統拓制技術、發展曲阜獨創“擦拓”制作技法、開發拓片文創產品等,在文化“兩創”進程中,將這個復刻歷史的老手藝“破土新生”。

  文/片 易雪

  通訊員 陳曙光 孔大儒 濟寧報道

  傳統技藝讓文物“說話”

  “以碑刻石刻為母本的拓片制作技藝是為了保存文字圖案而誕生的傳統技藝,所拓印的碑帖是古代學習書法的重要工具,也可以說這是一項可以讓文物‘說話’的老手藝。”在孔府后側的曲阜碑帖拓制基地,第四代曲阜碑拓技藝傳承人周龍濤穿梭于眾多石碑之間流連忘返。

  作為我國一門古老的“傳真”技藝,拓片制作技藝起源于南北朝時期,歷經千年歲月的洗禮與打磨,在歷史考證、書法藝術、文學藝術等方面留下眾多珍貴的資料。而曲阜碑拓技藝主要應用于書法類碑刻作品的拓制,因獨創的擦拓技法,能最大程度還原書法作品的形態和神韻,具有極高藝術價值。

  “由于東西南北地域環境的差異和傳達對象的不同,拓制技藝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產生了擦拓、撲拓、烏金拓、蟬翼拓、蠟墨拓、鑲拓等多種風格各異的傳拓技法。曲阜碑拓主要以擦拓和撲拓兩種技法見長,兩者與上墨工具、技法以及適用對象與效果也不一樣。”周龍濤解釋,以上墨工具為例,撲拓是使用由白布或綢緞包棉花和油紙做成的蒜頭形撲子。擦拓使用的擦子是用細毛氈卷制而成,其中要求卷緊縫密,手抓合適為宜。

  “擦拓時,我們要將氈卷下端切齊烙平,把濕紙鋪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并用力刷,使紙緊覆凹處,再用鬃制打刷有順序地砸一遍。”只見周龍濤手拿細毛氈卷成的擦子不斷地揉擦,石碑上方的紙面字體逐漸清晰,一幅“會說話”的碑帖拓片作品已初具雛形。

  拓制看似簡單,真正做好需要一定的功夫。“在上墨環節時,如果墨太多了會浸透宣紙,從而污染了石碑。上墨的量不夠,又很難將器物上的信息準確拓下來。”談話間,周龍濤將手中的棕刷換成木錘涂敲,剎那間,碑石上一些細微之處顯現于宣紙之上,清晰明了。“這樣可以保證全部細節復刻于紙上,甚至碑石上的一些細微裂痕都可以顯現,接下來待紙干后,我們再用筆在拓板上蘸墨,用擦子把墨汁揉勻,并往紙上擦墨,千萬不能浸透紙背,要使碑文黑白分明,只要擦墨三遍就完成了。”

  傳統技藝的“前世今生”

  除了獨創拓制技法之外,“曲阜碑拓技藝”的金字招牌更源于當地得天獨厚的碑帖資源。

  據當地文物部門統計,在孔府、孔廟、孔林、顏廟、周公廟、少昊陵、孟母林等處,存有自西漢以來歷代碑刻5000余塊,其中最大的重數百噸,高16米;最小的僅10厘米長。碑刻年代從西漢、東漢、曹魏、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宋、金、元、明、清至民國時期。

  “經查閱資料,我們了解到在清中葉以后,因金石大盛,碑派書法興起。由此曲阜商業性的碑帖業開始興盛,至民國時期,曲阜碑帖業達到頂峰,曲阜從事碑帖業的手工業者和經營碑帖的店鋪有數十家之多。”周龍濤說,除了當地的碑刻資源,民間還搜集了很多如西安、洛陽的碑刻及碑帖,種類達上千種。由此延伸而來的拓本也因清細精美,成為喜愛金石、書法、文學、史學等文人墨客及書畫商人競相購買收藏的藝術品,曲阜一度成為與西安齊名的中國兩大碑帖集散地之一。

  “正因為曲阜碑拓技藝有著輝煌的‘前世’,所以我們不能將這份老手藝丟了。”話語間,周龍濤的語氣充滿了五味雜陳。出于文物的有效保護,在石刻文物上施展碑拓技藝已不符合要求。如何在保護碑刻石刻文物的同時,又能將碑拓技藝傳承下去,引發了周龍濤和傳承人的思考。“我們以傳、幫、帶的方式培養碑帖拓制藝人,在繼承碑帖拓制技術的同時,采用復碑不斷發掘傳統拓制技術,目前已延續了6代拓片制作技藝傳承人。”

  除了曲阜碑拓技藝傳承人,周龍濤還擔任曲阜市文物局交流中心主任,主要負責曲阜市文物商店的工作,這也為他傳承碑拓技藝奠定基礎。“作為曲阜唯一一家碑帖拓制、專營的國有商店,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我們把曲阜具有碑帖拓制技藝的老藝人吸收進文物店,還收集了很多民間的‘復刻’石碑。”周龍濤解釋說,得益于這些復碑,解決了無法在石刻文物上施展碑拓技藝的困境。如今,憑借清細精美的特點,曲阜市文物商店所拓制的碑帖不僅暢銷全國各地,更是走出“國門”,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傳統技藝的“破土新生”

  “這是我們基地的拓片制作教學培訓室,與很多地方不同,我們一般是對學校教師、博物館、文化館等場地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這不,我現在正準備拓片培訓的課程。”在曲阜三孔碑帖拓制基地,周龍濤的“大徒弟”馬長君正忙碌著。

  馬長君介紹,作為拓片制作技藝傳承人,不再僅限于拓片的生產制作,更多的是教學培訓。“近年來,隨著中國曲阜孔子研學旅游節、曲阜百姓儒學節等活動的舉辦,曲阜研學游挺火。現場拓片制作技藝成為研學必備的一環。”馬長君說,曲阜各研學旅游基地都在推拜師禮、成人禮、開筆禮等傳統技藝基礎上,拓片制作體驗受到中外游客、師生們的喜愛。

  “在親手制作拓片的過程中感悟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書本上看到的知識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手中,過程很豐富,特別有意思。”從濟南來曲阜參加研學游的學生李楠在孔廟的詩禮堂體驗完拓片制作技藝后,深有感觸。

  曲阜以文化“兩創”為抓手,精心培育“文創產品、夜經濟、孔府菜、研學游”四大新業態。其中拓片作為曲阜“三寶”之一獲得游客的關注。“我們在景區設立碑帖銷售店進行文創產品的銷售,有適合臨帖的冊頁型、手卷型的字帖,也有印刷體、印刷本等樣式。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對這些碑拓文創產品產生極大的興趣。”周龍濤說。

  這項傳統技藝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搭上電子商務的順風車。在曲阜市書院街道的山東漢風藝術工程有限公司,近60個直播間內非常熱鬧。工人師傅現場演示拓片的制作過程,主播通過講解將一個個拓片工藝品“輸送”出去,2023年該公司“孔廟祈福”“百家姓”“至理格言”等拓片文創產品年銷售額就達300多萬元。

  傳統拓片制作技藝在國內外的展會展覽頻繁亮相;拓片制作技藝傳承人走進學校、社區,為青少年、市民宣傳教授傳統技藝……在文化“兩創”進程中,拓片制作技藝迎來“破土新生”。如今,傳統碑拓又成為曲阜的“金字招牌。”

  “一張張拓片,黑白分明,精美絕倫,它們蘊含著傳統文化的奧秘,承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傳統技藝便能得以傳承,文脈就不會斷層,文化自信更加堅定,未來充滿希望。”周龍濤笑著說。

責任編輯:劉國郁
熱點推薦
  • 我在濟南剛剛好!這里的“煙火氣”剛剛好

    以城聚才,天下泉城煙火漫卷;以才興城,“海右人才”近悅遠來。在泉城濟南,一大批精彩紛呈的主題活動火爆出圈 大學生迷你馬拉松、泉城校友乒乓球賽、“明湖秀”演出人才專場、地鐵畢業季音樂會……燃旺了禮遇人才[詳細]

    07-01 15:29濟南時報
  • 濟南首個大型服裝夜市遷新址后開放

    濼口星愿集市約200個攤位,其中服裝攤位約占一半。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陳雪碧攝近年來,濟南大力發展“夜經濟”,著力打造夜間消費市場,推動商圈人氣“聚”起來、夜間消費“火”起來、群眾生活“樂”起來。[詳細]

    07-01 15:29濟南時報
  • 英雄山1992文化產業園開園

    [詳細]

    07-01 15:29大眾網
  • 延續文脈感知歷史溫度,泉城古韻重現!

    近年來,濟南古城不斷改造升級,為市民游客提供全新、沉浸式的文旅體驗。濟南古城保護和發展中心以提升組織力為牽引,以創建“五星級支部”為抓手,著力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全面提質增[詳細]

    07-01 15:29齊魯晚報
+ 更多推薦
  •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 中國旅游協會
  • 承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
  • 官網承建: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 備案證號: 魯ICP備06006718號-1
  • 版權所有: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