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漫步泉城,共繪同心圓!臨夏武隆青少年攜手尋韻泉城文化
秋染泉城景如畫,少年同行話交融。11月4日,臨夏和武隆青少年研學交流進入實地探訪環節,兩地學子以一場充實的濟南Citywalk,攜手穿行于泉水靈韻與歷史長河之間,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行走中扎根生長,活動引導各族青少年自覺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維護者、踐行者。

清晨的陽光灑滿泉城,研學團隊于8時準時集結,開啟“泉員加速”研學之旅。第一站抵達天下第一泉風景區,趵突泉內三股清泉奔涌不息,在陽光下波光粼粼,美不勝收。臨夏學子楊文濤蹲在觀瀾亭邊,指尖輕觸沁涼的泉水:“課本里的‘趵突騰空’就在眼前,連空氣里都帶著濕潤的文化氣息?!睍r值第46屆趵突泉金秋菊展正在火熱進行,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日里競相綻放,泉水的靈動與菊花的清雅、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相映成趣。



移步大明湖,金秋的湖水波光粼粼,緋紅、明黃的樹葉倒映水中,宛如流動的油畫。來自臨夏永靖中學的王琪與武隆的同伴并肩漫步湖畔,不時停下記錄掠過水面的水鳥:“這里的生態太美了,課本上的生物多樣性知識突然變得鮮活起來?!贝蠹已刂h湖步道前行,在鐵公祠前駐足品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副著名的楹聯,在超然樓旁分享拍照,歡聲笑語灑在湖光山色間。



午后的山東博物館內,文物成為跨越時空的“對話者”。在講解員引導下,學子們聚焦龍山文化的“黑科技”——蛋殼黑陶杯,仔細觀察它精密的工藝,聆聽它所見證的文明起源故事;在魯國大玉璧前,感受戰國時期的魯地“重禮崇玉”的文化傳統?!斑@些文物就像紐帶,讓我們看到中華文明是如何匯聚成長河的?!迸R夏學子孔皓軒在筆記本上仔細繪制文物草圖,與一同研學的伙伴交換觀察心得?,F場不時響起“這個紋飾和我們家鄉的彩陶很像”“原來古代就有這么精妙的工藝”等驚嘆,文化認同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深化。




傍晚時分,滿載收獲的學子們乘車返程。武隆學子李紫菡在日記中寫道:“濟南的泉、湖和文物都在訴說故事,更珍貴的是和各地小伙伴們一起探索的美好時光。”據了解,本次研學交流活動還將繼續走進曲阜三孔、泰山等文化地標,讓各族青少年在行走的課堂中持續深化交往交融。
從泉水潺潺到文物默然,這場Citywalk不僅讓臨夏、武隆的青少年們領略了齊魯文化的深厚底蘊,更在朝夕相伴中編織起緊密的友誼紐帶。正如學子們在分享中所說,每一次共同觀察、每一次交流探討,都是“石榴籽”緊緊相擁的生動注腳,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青少年心中愈發牢固。(濟南日報·愛濟南記者:張然 攝影:王浩)
微博
微信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