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二区_偷拍视屏一区_亚洲精品中文在线_欧美二区观看

“泉果飄香”里的振興密碼
2025-06-04 10:57
2025 06/04 10:57
來源 大眾網

  5月16日,佛慧山北廣場的春風中,一場以“泉果飄香”為名的盛會悄然拉開帷幕。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正式發布“泉果飄香”品牌、泉城采摘指南和線上采摘地圖,并啟動首屆濟南特色林果嘉年華系列活動。接下來的半年里,130個果園、11個區縣、十大主題采摘季的林果盛宴如同一幅徐徐鋪展的畫卷,勾勒出濟南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今年,國家強調“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大力提振消費,也需要重視鄉村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濟南在《2025泉城消費提升行動方案》中提出:充分挖掘農業農村多種功能,發展“休閑農業+”文化、教育、旅游、康養、文創等鄉村新業態。

  當傳統農業遇上現代商業思維,當小果子鏈接大市場,濟南正以“采摘+”模式為支點,撬動農旅融合的新引擎,讓市民在果園、菜園中觸摸農耕文化的脈搏,感受鄉村振興的溫度。

  枝頭躍動的林果飄香

  春末夏初,正是北方大地最生機勃勃的時節。陽光溫柔地灑在果園里,櫻桃樹上掛滿了紅寶石般的果實,杏子悄悄染上了金黃,早熟的桃子也泛起了誘人的紅暈。

  打開“特色林果采摘地圖”,在濟南130個果園區構成的生態版圖上,每一顆果實都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密碼。從功能架構來看,地圖實現了多品類覆蓋與季節性推薦。以“月月有鮮果、全城可體驗”為設計理念,整合櫻桃、蜜桃、蘋果、葡萄、獼猴桃等十大品類,按季節標注最佳采摘時段。

  例如,5 月中下旬至 6 月上旬主推紅燈、美早等櫻桃品種,覆蓋長清萬畝櫻桃谷、章丘刁鎮大櫻桃基地等核心產區;5月底至6月底則聚焦紅荷包、金太陽、珍珠油杏等杏類,串聯起市中區興隆街道王家窩坡村紅杏林、長清焦臺村玉杏園、萊蕪區金谷山莊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特色園區。桃子的推薦采摘期在6月至10月,推薦品種為大久保、中華壽桃、青州蜜、寒香蜜、黃金油桃、冬雪蜜桃、中秋紅蜜等。這種精細化分類,讓市民可根據時令靈活規劃采摘行程。

  此外,地圖上每個采摘點都標注了詳細地址、品種特性、聯系電話,并提供導航指引。甚至還融入了周邊配套信息,如農家樂、民宿、購物、加油站等信息搜索,形成 “采摘 + 餐飲 + 游玩” 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從“靠天收”到“生態賬”,從“單打獨斗”到“品牌集群”,可以說“特色林果采摘地圖”的上線,不僅是一份服務市民的實用指南,更是濟南探索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它以林果為媒,將農業從“生產車間”升級為“體驗空間”,將農村從“地理概念”轉化為“生活方式”,更讓村民從“農產品生產者”轉變為“美好生活創造者”,為廣大消費者的“飯桌子”“果盤子”提供了色香味俱佳的春季鮮果。

  農旅融合的詩意經濟

  如今,很多游客不再把觀光作為鄉村旅游的目的,而是渴望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沉浸式體驗”。這種體驗,是以重溫傳統、回歸田園、尋覓鄉愁、詩意生活等為核心體驗的鄉村旅游,實現游客體驗層級依感官、認知、情感等梯度逐級提升。

  以采摘為例,傳統的采摘活動往往局限于游客在果園中摘果、購買的簡單場景,而濟南的“采摘+”模式則打破了這一局限。為深化農旅融合模式,本次“泉果飄香”濟南特色林果嘉年華還特別推出鮮果品鑒、自然教育、果園露營、農事研學等十大“采摘+”特色體驗,融入本土吃、喝、游、住、購等特色元素,讓傳統采摘煥發新活力。

  這也意味著,在采摘體驗中市民的角色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消費者。他們化身“農耕體驗者”“文化參與者”“生態守護者”,在果園與菜園中書寫著屬于自己的鄉村故事。

  在果園研學活動中,邀請中、小學生開展林果采摘活動,在果園舉辦生態種植課堂,專家現場講解品種選育、有機栽培技術等,可進行果酒工坊體驗,孩子們可以參與清洗、破碎、發酵等古法釀酒全流程操作,通過“理論講解+動手實踐”的方式,培養體驗者的勞動素養。

  在農事體驗活動中,將帶領游客深入田間地頭,親身感受傳統農耕文化的魅力。活動設置翻土播種、除草施肥、采摘等實踐項目,由果農現場示范指導,游客可親手操作農具,體驗從種植到收獲的全過程。

  在開展果樹認領活動中,體驗者可認領園區內的指定果樹,獲得專屬認領證書。認領期內,體驗者可親自參與修剪、疏果、套袋等管護環節,體驗果農的日常勞作,待果實成熟時享有優先采摘權,實現“從枝頭到舌尖的全過程參與”。

  在快速檢測體驗活動中,游客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現場觀摩并親手操作農殘、糖度等快速檢測實驗,了解果品的安全指標。檢測過程中,技術人員將同步講解農藥使用規范、農產品選購技巧等實用知識。

  品牌孕育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在林果產業發展過程中,濟南充分發揮林長制指揮棒作用,聚焦農民增收工作主線,創新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追溯、標準化生產、培訓“五大體系”,不斷提高生產過程中的監管能力、檢驗檢測能力、風險防控能力以及管理服務能力。

  通過嚴控林果品質、宣傳推介品牌、創新挖掘潛力等創優林果品牌服務,品牌名片效應不斷彰顯,品牌影響力迅速提升。據了解,目前,全市林果種植面積達到 122萬畝,產值達到 44 億元,打造了鋼城蜜桃、萊蕪花椒、張夏御杏、南山核桃等一大批濟南本土林果品牌。

  變“好資源”為“好產品”。濟南實現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通過強化新品種引進、低效園改造、示范園建設、適用技術培訓等措施,引導新型生產經營主體采取增施有機肥、果園生草覆草、綠色控害等科學管理技術,帶動了林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

  變“好產品”為“好品牌”。積極推薦優質林果產品參加中國林交會、中國櫻商大會等國家級展會,精心組織參加全省櫻桃大賽、桃大賽等省級賽事,擴大“濟南林果”影響力。截至2024年底,全市注冊林果產品商標55個,創建“齊魯放心果品”品牌25個、自營知名品牌4個,獲得中國馳名商標3個、省著名商標28個,獲得有機食品產品認證4個、綠色食品認證144個,“山前果樹林”榮獲中國櫻桃產業鄉村振興推薦品牌,“十九郎鳴羊山”獲中國蘋果產業鄉村振興推薦品牌,推出了“泉水人家”“源味南山”“點贊商河”等區域公用品牌15個。

  變“好品牌”為“好效益”。先后發布“濟南市特色林果春季賞花指南及位置分布圖”“濟南市櫻桃采摘季指南”“濟南市最全甜杏采摘指南”等,變果園為花園、公園、游園,促進農林文旅融合發展。創新做好濟南園·林市集行業品牌,成立濟南都市圈園·林市集聯盟,舉辦首屆園·林市集聯盟聯合展銷活動,搭建線上直播帶貨渠道。

  5月16日,當“泉果飄香”的香氣彌漫在佛慧山的春風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農旅活動的盛況,更是一個城市對鄉村振興的深情告白。濟南通過“采摘+”模式,將農耕文化的根脈與現代生活的脈搏相連,讓市民在果園中觸摸土地的溫度,在菜園中感受生命的律動。這種“雙向奔赴”的實踐,既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也為城市生活開辟了新境界。

  隨著該項品牌的持續深耕,濟南的鄉村將不再是“遠方的風景”,而是“身邊的詩與遠方”。在“采摘+”的廣闊天地中,城鄉的界限將被進一步打破,每一顆果實都承載希望,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幸福,繪就一幅“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時代畫卷。

責任編輯:謝瑋
熱點推薦
+ 更多推薦
  •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 中國旅游協會
  • 承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
  • 官網承建: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 備案證號: 魯ICP備06006718號-1
  • 版權所有: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